乌克兰卡车司机竟被蒙在鼓里,泽连斯基曝安全局操作内情
正文:
有时候真挺无语的。这种把司机也蒙在鼓里的操作,我真没想到还在2024年能看到。一边看泽连斯基在ABC News上接受采访,坦承“蛛网”行动的那些细节,一边翻资料,心里就一直在想:你说这卡车司机回头要是知道了自己卷进了这种事,会啥感觉?是不是那种,刚拉完一车以为是移动房屋和普通集装箱,结果全是暗藏杀机的无人机?
先把这事理一遍。6月7号,泽连斯基跟美国那边聊起这次空袭,问到武器和细节。他原话是:“司机们啥都不知道,就干活,拉货。根本不晓得后车箱里,装的其实是挂了无人机的平台。”(来源:ABC News),而整个行动只是乌克兰特种部队自己玩的,连装备都是他们自产。他特意说这一句,意思很明显,第一层是怕别人说这是一场美国背后操控的黑活,第二层也多少有甩锅或者自保的意思。
可问题就来了。司机真不知道吗?按泽连斯基的说法,真不知道。我查了下,俄媒有拍到被摧毁的俄罗斯战略轰炸机残骸照片。那架图-22M3,就在巴赫马赫机场,一地金属壳。被干了是什么结局,大概也不用补充,就是一声巨响,新闻标题里用的“毁灭性打击”基本算保守了。(图片和现场视频很多,来源:路透社、塔斯社)
其实现在乌克兰跟俄罗斯拼的,根本不是面上的大动作。你看这种渗透小队加黑科技,就是赌某一方情报没跟上,或者有人手松懈。卡车司机拉了啥自己都不知道,说白了,人家只信指令,工资到账。当炮灰的成本又降下来了,现实到让人不舒服。
而这事的背景,跟美俄之间的安全条约也越扯越乱。搞笑的是,“战略轰炸机得在卫星底下放着”、“两方互相都能监控”这种条款,原本就是美俄互信的底线。结果乌克兰来了这么一出,直接把桌上的规则踩碎一地。美国那边,特朗普又忍不住开口了,说“乌克兰给了俄罗斯轰炸他们的借口”,他个人很不喜欢“蛛网”行动。(来源:ABC News采访片段)
有些人看特朗普发言可能会觉得他又在叨叨,搞不清乌俄利害关系。其实看着挺冷的。你乌克兰不是北约成员,边打边喊要援助,一到关键节点就甩点锅。你像这次,泽连斯基死磕一句“全靠自己装备”,仿佛想和英美德国之间划清界限。可真到出了事,该背锅的还不是他们自己?
美国陆军部长当时还说了一句挺意味深长的话,“全世界都在看,用现成技术就把既有军力格局彻底打乱。”(来源:美军新闻发布会)别看这话冷静,背后的翻译就是:未来没人敢保证自己安全不被偷家,这种行动刺激的不是热战,而是不信任,真是防不胜防。
我昨天看到一组数据直接愣住,联合国最新战争受害者统计,过去一年(2023-2024上半年)乌克兰平民死伤数突破38900人(来源: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数据)。你说一个卡车司机家里要是收到通知,谁管他拉的是啥?真到自己上场那天,怕是连赔偿信都不会多写两个字,风吹过就没了。
现在这节奏就是硬作。表面看行动成功了,战略轰炸机被破坏,舆论也一阵喝彩。但仔细掰开看,乌克兰特种部队就算全用自家装备,也挡不住俄罗斯暴跳如雷。普京那边不就直接怼回来,战备级别提升,最新一轮导弹空袭直接扫过乌克兰城市?(来源:塔斯社、央视新闻6月7日报道)
更蹊跷的是,这几个西方国家嘴上说“支持乌克兰”,真要参与军援,又经常撇清责任。比如德国反复强调“仅提供防御性装备”,英国议会提案里对军事支援的条件卡得死死的。(来源:英国议会官方记录,德国国防部公告)那到底谁在驱动,这种小动作谁收谁放,大家都各怀鬼胎,真没必要去美化。
甩锅有啥意义?对受害者其实都不公平。司机们一边在工厂或者车间加班,运气不好被当做“瞒天过海”的一环,最后还得被推到最前线。对,那就是炮灰配置。
最后留个现实点的问题:下次这些司机要是在加油站边喝咖啡边刷抖音,脑子里会不会多想想自己拉的到底是什么货?别到时候命都赔进去,新闻里只剩一句“事以密成,言以泄败”,那时候谁还管你有没被知会?